
三峽開工20周年:電力"點亮"半個中國
- 分類:行業資訊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4-12-15 16:33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1994年12月14日,世界上綜合規模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——三峽工程正式開工?! 〈蠼亓?、雙線五級船閘試通航、首批機組發電、實現175米蓄水……20年過去,三峽工程在防洪、發電、航運、生態等多方面源源不斷發揮綜合效益?! 「邖{出平湖,當驚世界殊! 巍峨大壩“吞吐”江河削峰攔洪凸顯效應 中國國家博物館,一張粉紅色“生死牌”引人關注——這是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期間,16名守堤黨員“誓與大堤共存
三峽開工20周年:電力"點亮"半個中國
【概要描述】1994年12月14日,世界上綜合規模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——三峽工程正式開工?! 〈蠼亓?、雙線五級船閘試通航、首批機組發電、實現175米蓄水……20年過去,三峽工程在防洪、發電、航運、生態等多方面源源不斷發揮綜合效益?! 「邖{出平湖,當驚世界殊! 巍峨大壩“吞吐”江河削峰攔洪凸顯效應 中國國家博物館,一張粉紅色“生死牌”引人關注——這是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期間,16名守堤黨員“誓與大堤共存
- 分類:行業資訊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4-12-15 16:33
- 訪問量:
1994年12月14日,世界上綜合規模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——三峽工程正式開工。
大江截流、雙線五級船閘試通航、首批機組發電、實現175米蓄水……20年過去,三峽工程在防洪、發電、航運、生態等多方面源源不斷發揮綜合效益。
高峽出平湖,當驚世界殊!
巍峨大壩“吞吐”江河削峰攔洪凸顯效應
中國國家博物館,一張粉紅色“生死牌”引人關注——這是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期間,16名守堤黨員“誓與大堤共存亡”的堅定承諾。
那一年,長江干堤險象環生,洪水造成3004名群眾死亡,受災人口2.23億,數千萬畝農田減產絕收……
2012年,長江流域再遇洪水。盡管每秒7.12萬立方米的洪峰流量超過了1998年,但三峽水庫充分發揮攔蓄功能,將下泄流量削減40%左右,大大減輕了下游防洪壓力,百萬軍民上堤搶險的歷史不復重現。
防洪,是興建三峽工程首要目的。三峽水庫蓄水至175米后,可攔洪庫容達221.5億立方米,相當于4個荊江分洪區的蓄洪量。由此,長江最險處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可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,即使出現千年一遇的洪水,配合其他分蓄洪工程,也可避免下游江漢平原發生毀滅性災害。
三峽工程,成為長江防洪“王牌”。
電力“點亮”半個中國助力經濟發展轉型
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,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250萬千瓦,多年平均發電量882億千瓦時。以其為中心,供電遍及八省二市,惠及人口近6.7億,約占全國人口的50%。三峽工程“點亮”了半個中國!
截至11月4日,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8000億千瓦時,相當于2013年全國用電量的15%。
而今,三峽工程不僅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保障,更以清潔的水電能源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。
從2003年7月10日三峽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至今,三峽電站累計為社會節約原煤消耗4億噸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億噸、減少二氧化硫排放800多萬噸,為“美麗中國”注入不竭的清潔動力。
引進消化吸收創新裝備技術走向全球
三峽工程的“心臟”由32臺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組成,然而,在建設之初,國內廠家尚不具備制造32萬千瓦以上水電機組的能力。依托三峽工程,中國水電走出一條技術引進、消化吸收、再創新的成功之路。
在三峽電站左岸機組招標時,國內廠商只能獲得分包份額。7年后,右岸電站機組招標,國內企業和世界巨頭競爭,獨立拿下8臺機組訂單,我國水電重大裝備實現了30年的技術大跨越。
晚于三峽電站興建的溪洛渡和向家壩水電站,基本完全國產化的77萬和80萬千瓦機組已投入運行,正在緊鑼密鼓地研制100萬千瓦國產化機組。
通過參與三峽工程建設,一批大型國有企業具備了與國際水電巨頭同臺競爭的實力。如今,從東南亞的老撾、馬來西亞到非洲的幾內亞、蘇丹,都留下了中國水電企業的身影。
三峽技術,從中國走向全球。
黃金水道名副其實流域經濟加速崛起
在重慶唐家沱碼頭,滾裝船滿載新下線的長安福特轎車,準備運往下游。
2001年,福特汽車和長安汽車在重慶成立合資公司。福特選擇重慶的一個重要原因,就是三峽工程蓄水后長江便利的航運條件。
西陵峽中行節稠,灘灘都是鬼見愁。曾經的川江航道,灘淺、礁多、水急,“自古川江不夜航”。
自三峽工程蓄水后,長江中上游航道條件得到根本改善。宜昌至重慶660公里河段的航道等級從3級升級為1級,實現了全年全線晝夜通航。
從上海至重慶,一條大江暢通東西,助推長江經濟帶加速崛起。2013年,長江干流貨運量約20億噸,穩居世界第一。
庫區面貌天翻地覆百萬移民邁向幸福
三峽移民在世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史上前所未有,共搬遷城市和縣城12座、集鎮114座,搬遷安置移民129.6萬人。
為了支持移民搬遷和庫區發展,中央先后出臺了27項優惠扶持政策。三峽工程還開創了全國對口支援的先河,截至2013年底,共為庫區引進各類資金1500億元,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。
經過20多年的長足發展,曾經積弱積貧的三峽庫區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,放眼今日庫區,一大批名優企業從全國匯聚庫區,優化了產業結構,轉變了庫區發展方式,三峽庫區正向現代產業高地邁進,百萬移民安居樂業,滿懷希望走向安穩富裕:
——自三峽工程建設以來,庫區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2.6萬億元,是新中國成立后、三峽工程建設前的150倍;
——2013年,庫區人均GDP由1992年的950元增加到3.94萬元,占全國平均水平的比例從41%提升到94%;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相關案例
版權所有@湖南中能建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本網站已支持ipv6訪問 湘ICP備19022712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長沙 后臺管理